青春实践行 | 蓝色心灵志愿服务队:急救赋能·环境融入·医患连心
2025-07-03 来源:电子科技大学格拉斯哥海南学院 作者:任璐菲 阅读:
12 次 字体:
大 中 小 我要投稿
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健康教育和青年实践能力培养的号召,提升大学生服务社会、关爱生命的意识与能力,电子科技大学“蓝色心灵”志愿服务队于近期在陵水县第二人民医院开展了主题鲜明、内容丰富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。队员们深入基层医疗一线,通过系统学习急救知识、实地熟悉医疗环境、亲身接触了解患者需求,在实践中锤炼技能、感悟责任、传递温暖,为基层医疗服务注入了青春动能。 学以致用,急救知识“强心剂” 掌握急救技能,是在关键时刻守护生命的“金钥匙”。实践伊始,“蓝色心灵”志愿服务队就将急救知识学习作为核心环节。队员们参加了由专业医护人员主讲的急救知识技能培训。在严谨的教学氛围中,经验丰富的导师们为队员们详细讲解了心肺复苏(CPR)的操作流程和海姆立克急救法应对气道异物梗阻的处理要点。 理论学习后,队员们积极投入实操演练。在导师一对一的指导下,大家认真地在人体模型上反复练习胸外按压的深度、频率和人工呼吸的配合,力求每一个动作都标准到位。 图为医生亲自教导学生们心肺复苏。李兆辰供图 图为医生亲自教导学生们海姆利克急救法。李兆辰供图 身临其境,医疗环境“初体验” 为更好地融入实践环境、理解医疗服务流程,志愿服务队在相关负责人的带领下,实地参观了陵水县第二人民医院的主要功能区域。 通过实地走访,队员们不仅熟悉了医院的空间布局和工作流程,更对医护人员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、高效有序的团队协作以及基层医疗机构的资源现状有了初步了解,为后续与患者接触打下基础。 倾听心声,医患沟通“零距离” 深入基层医疗实践的核心,在于“人”的连接。“蓝色心灵”志愿服务队安排队员们,在医护人员指导下,有序开展患者陪护、交流与基础协助工作。 在候诊区,志愿者们主动与候诊的患者及家属交流,提供简单的引导、安抚焦虑情绪、解答非医疗性疑问。一句问候,一杯温水,缓解了等待的枯燥。 在病房或走廊,队员们帮助行动不便的患者取药、送水,陪伴他们进行简单的康复活动。 在与患者及其家属的近距离接触中,队员们切身感受到了疾病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压力,也体会到患者对健康、关爱和理解的渴望。他们尝试用真诚的沟通和力所能及的帮助,搭建起信任的桥梁,传递着社会的温暖。 实践归来,心有所悟 这次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,“蓝色心灵”志愿服务队的队员们满载而归。他们不仅掌握了宝贵的急救技能,为自身安全和他人的生命健康增添了一份保障;深入了解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运行模式和真实环境,拓宽了专业视野;更在与患者的“零距离”接触中,深化了对医患关系的理解,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精神。 这份在基层实践中收获的技能、见闻与感动,将成为队员们成长路上宝贵的财富。电子科技大学“蓝色心灵”志愿服务队将继续秉持“奉献、友爱、互助、进步”的志愿精神,将所学所感转化为服务社会、关爱他人的实际行动,努力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、建设健康中国贡献属于新时代青年的智慧与力量!
您尚未
登录或者权限不够,暂时无法评论。
